从需求不足到“规模歧视”:2023年民营企业调查报告
日期:2023-11-14 15:27:11 / 人气:229
编者按:
私企活得经济。现阶段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痛点和难点是什么?你的具体愿望和要求是什么?应该从哪里着手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2023年9月至10月,我们调查了400多家民营企业,希望倾听他们最真实的声音,了解他们最真实的诉求,给出政策建议。
相关话题:让民营企业说话!2023年私营企业调查
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有多重要,基本可以用一组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来概括,即“56789”——民营企业占中国企业的90%,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60%以上的GDP和50%的税收。
然而,在经济增长从高速切换到中高速、主要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蔓延的背景下,民营企业也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发展阶段。
早在2016年,决策部门就开始出台对民间投资的支持政策。到了2018年,针对当时“国进民退”的舆论环境和民营经济整体放缓的情况,决策部门全面推进了一轮对民营经济的扶持政策和体制机制,在短时间内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还没有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趋同性还没有扭转。
特别是今年以来,疫情影响的疤痕效应和总需求疲软进一步加剧了民营企业的困境。与私营企业有关的一些经济指标的恶化突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自2023年5月开始进入负值区间,这是2020年爆发年度之外的首次负增长。
民营企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2015年年中历史最高值的65.4%下降到目前的不足52%。
2018年以来,民营工业企业亏损比例明显上升。截至今年9月,该比例已超过25%,为2001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民营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也降至历史低位,今年前9个月仅为4.12%,比2017年同期下降1.58个百分点。
民营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升至历史最高水平,今年4月以来超过60%,9月升至60.4%,比2017年同期高9个百分点。
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降至历史同期最低水平(剔除疫情重灾区2020年),今年前9个月仅录得2.3%,比2017年同期低3.8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民营经济再次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此后,国家发改委和多个部委发布相关通知落实上述意见的任务,地方政府也在跟进。这可以说是近年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二轮政策周期。考虑到民营经济面临的发展环境在不断的改革和政策扶持下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此轮针对民营经济的政策周期对相关政策的细化程度要求更高,相关政策需要比过去更有针对性。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挑战,找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进而推动政策层面的优化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2023年9月至10月,/界面商学院针对民营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本次调查结合问卷调查、电话和邮件访谈等多种形式,收集了413家民营企业的有效反馈。
调查范围很广。从行业分布来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2.4%、30%和67.6%,其中占比最高的前三个子行业分别是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分别为23.2%、19.6%和13.6%。从就业规模来看,1000人以上占40%;1000岁以下的人口比例约为60%,其中,50岁以下和100-500岁的人口比例分别为25%和16.2%。从地区分布来看,调查的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占比分别为23.5%、39.5%和18.2%,其他地区合计占比18.9%。
根据本次调查的反馈,我们有以下发现:
1.民营企业的经营预期依然悲观:虽然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的民营企业占比达到43.1%,但占比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占比27.4%,合计占比44.6%。
在受访企业中,33.9%预计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明显高于24.2%的经济形势整体好转预期。
2.民营企业的投资计划整体偏保守:对于近期的投资计划,20.3%的企业近期不会增加投资,39.2%的企业只会进行必要的投资,25.7%的企业还在观望,只有14.8%的企业准备扩大投资。
3.市场需求不足是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调查显示,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市场需求不足,有66.1%的企业反映,其次是成本和政策环境,分别占49.4%和46.7%;另一方面,分别有19.1%和16%的企业认为在政商关系、法治保障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
4.民营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主要来自人力:以工资、社保、公积金为主要成本压力来源之一的民营企业比例分别为49.6%、34.4%、22.8%;认为税收是成本压力的主要来源,占31.2%;在其他成本压力来源中,原材料、融资成本和租金分别占30%、24.9%和24.5%。
在税收和涉企收费方面,32%的企业认为税率过高,23.3%的企业存在进项不足和增值税抵扣不足的问题。
5.缺乏融资渠道仍然是民营企业融资面临的最大问题:26.9%的企业反映缺乏融资渠道,18.4%的企业反映信用等级低、抵押物少、抵押折扣率高,18.4%的企业认为贷款利率仍然较高。此外,5.8%的企业因贷款期限短需要过桥贷款,4.6%的企业认为中间环节存在不合理收费。
6.民营企业面临的整体法律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在对民营企业的调查中,认为产权合法、个人权益和知识产权到位的企业比例分别为59.5%、64.9%和48.5%;认为保护严重不足的企业比例不足9.7%。在诉讼与审判平等地位保障方面,50.9%的人认为保障到位,11.5%的人认为严重不足。
7.多头检查、频率过高是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监管执法问题:监管执法方面,多头检查的企业占比最高(16.7%),执法检查频率过高的企业占比第二(16.0%),检查过度、监管缺失的企业占比11.9%,“痕迹过重”的企业占比11.4%。
8.超过30%的民营企业在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中遭遇不公平待遇:16%的企业认为存在“唯关系”现象且向利益相关者倾斜更明显,15%认为存在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15%认为存在所有制歧视和差别待遇。
9.改变政策是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政商关系问题:在对民营企业的调查中,80.4%的企业认为地方政商关系没有问题,地方政府比较重视。关于政商关系存在的问题,13.8%的民营企业反映政策多变甚至不一致,10.9%认为地方政府懒政怠政,9.9%认为地方政府干预过多,9.7%认为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9.4%认为政企沟通不畅,3.6%还指出地方政府缺粮少贷。
10.超八成民营企业享受过优惠政策:14.5%的被调查企业从未享受过任何优惠政策,43.4%享受过一次优惠政策,42.1%享受过两次及以上优惠政策。
但在调查中,21.5%的人认为难以及时了解政策,20.6%的人认为手续复杂难以兑现,16.2%的人认为惠企政策缺乏连续性,14.8%的人认为惠企政策针对性不够。
经过交叉分析,我们还发现小型私营企业面临更多的困难:
1.小型民营企业普遍面临更严峻的困难,投资更为谨慎:在对民营企业的调查中,50人以下和50-100人的企业与1000人以上的企业形成鲜明对比,后者营收增长超过10%的比例超过50%,比前两者高出约20个百分点;后者认为未来经济进一步下行压力的比例比前两者低13个百分点以上,前两者认为未来经济形势好转的比例比前两者低7个百分点。各规模企业中,明确近期不会有新投资的比例呈现明显的阶梯式下降,规模越小比例越高。
2.小型民营企业在税收和涉企收费方面面临的问题更多:在50人以下的企业中,略超过40%的企业表示在税收和涉企收费方面没有问题,而其他规模的企业比例明显上升,均在60%以上。在税收压力方面,50人以下规模的企业明显更大,超过40%的企业认为税率过高,其他规模的企业基本在30%以内认为税率过高;50人以下规模的企业压力较大,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存在增值税进项抵扣不足的问题,其他规模的企业面临这一问题的比例不到21%。
3.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较高的人力成本和房租压力:具体来看,50人以下规模中,工资、社保、公积金压力较大的企业比例与1000人以上形成鲜明对比,而后者认为这三个压力较大的企业占比明显较少,其他三个规模各有痛点。在租金方面,50人以下和50-100人的企业认为租金压力大的比例比500-1000人和1000人以上的企业高20个百分点以上。
4.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遇到的困难更多:50人以下的企业不存在融资问题的比例仅为38%,而其他规模的企业比例大幅上升(46%-65%)。具体来看,50人以下的企业,50-100人的企业占23.5%,其他三个规模都不到18%,1000人以上的占比最低。
同时,50人以下的企业在贷款周期和中间环节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认为贷款周期太短需要过桥还贷的企业比例最高,收费不合理的企业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规模企业。1000人以下的企业问题最少,只有0.6%的企业认为贷款周期太短需要过桥还贷,只有2.4%的企业认为存在不合理收费。
5.小型民营企业对政商关系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认为当地政商关系很好、当地政府很重视的,在500-1000人的企业中占比最高,1000人以上的次之,50人以下的仅占15.7%。认为地方政府与企业关系很差、地方政府没有采取实际行动的企业,在500-1000人和1000人以上的企业中占比最低,50人以下的企业持这种观点的比例明显上升,达到16.9%。
6.规模越小,未享受任何优惠政策的民营企业比例越高:50人以下的企业中,50-100人的企业未享受任何优惠政策的比例为43.8%,50-100人的企业比例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其他规模进一步下降到10%以下。同时,享受过两项及以上优惠政策的在50人以下企业中占比最小,50-100人规模提高了9个百分点,其他规模均在40%以上,特别是1000人以上企业超过60%。
根据这次综合调查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扩大总需求应该是当前宏观政策的重中之重。市场需求不足是目前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扩大总需求的政策重点仍是投资。基建和短板的投资无疑会有更大的正面和外部效应,提高中长期发展的能力。但投资对短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考虑到消费早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真金白银总需求政策有必要同时关注消费,从而激发民营企业的内生循环动力。
精准、结构性降低民营企业税负。减税降费政策连续实施多年后,主体税种税率普遍降低的空间不大,但减负空间还是有的。一方面,继续治理“过度税费”,擅自扩大征收范围,乱收费,乱摊派;另一方面,在继续规范税收征管的同时,也要密切观察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充分利用税收征管效率提升释放的减税空间,适时适当降低名义税率。同时,应继续优化增值税,特别是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进项不足和抵扣不足的问题,降低进项税的顺周期影响,减少因进项和销项税率处于不同档位而增加部分企业税负的影响。
不断从制度上降低民营企业的人力成本。帮助民营企业降低人力成本的政策重点需要落在社保和公积金、招聘成本等方面。对于前两者,虽然可以通过降低缴费比例、缓缴等方式在短期内暂时降低,但还是要从中长期入手,平衡社保的收支和保障住房福利,通过改革促进企业端社保和公积金的整体费率。对于招聘成本,可以考虑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低成本的招聘渠道,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教育培训资源,针对企业当前的用工需求进行对口培训。
扩大惠企政策对民营企业的覆盖面。在惠企政策出台时,要做好宣传,让民营企业及时充分了解相关政策;无论大小,确保所有符合相关条件的民营企业都能公平享受优惠政策;减少惠企政策执行程序,降低政策兑现难度。此外,在制定惠企政策前,要在一线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尽可能提高相关政策的针对性;避免惠企政策的脉冲式影响,提高相关政策的连续性。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不应该有“规模歧视”。有关部门既要关注大型民营企业,也要关注小型民营企业,打通中小企业在体制机制和政策执行上面临的具体障碍。比如在税收方面,着力降低税率压力;成本方面,重点降低人力成本和租金压力;在融资方面,重点是降低对抵押物的要求,优化贷款周期。
在制定和执行私营企业发展政策方面仍有改进的余地。一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避免在较短时间内出台不一致、反差大的政策;第二,一些地方政府有必要更加重视地方政府部门的诚信,特别是在做出招商引资承诺时,要按时缴纳;第三,需要在监管和执法上取得平衡,既能保证监管到位,又能减少检查频率,避免多头检查、痕迹过多等形式主义问题。
通过各种方式下大力气解决地方政府欠企业钱的问题。除了在宏观层面保证充足的流动性,财政收支结构的制度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挑战,但短期内仍需加大政府融资力度,避免债务问题升级。同时,要提高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还款动力和压力,促进基层政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现有财政资金。
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去”,应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在“一带一路”倡议进入第二个十年的背景下,“走出去”将再次成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机遇。从企业的反馈来看,他们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以减少贸易政策变化和全球产业链调整的影响,减少海外地缘政治风险或国有商业环境的负面影响。"
作者:天美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小米和iQOO为什么爱用苹果抛弃...12-05
- L3政策靴子落地,智能汽车量产起...12-05
- 中国工商银行申请了制冷风量调节...12-05
- LG Innotek成为赢家,消息称苹...12-05